自考/成教档案服务:档案托管、死党激活、档案查询、档案托管
首页 电子商务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成教课程原题及答案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成教课程原题及答案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成教课程原题及答案 图1

一、学习记录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机遇与挑战
D.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
答案:A

2.()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A.1931
B.1935
C.1930
D.1934
答案:B

3.邓小平在党的()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A.十
B.十三
C.八
D.十二
答案:D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
A.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
B.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发动群众,大胆创新
答案:A

5.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独立的封建社会
B.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C

6.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西湖会议
C.党的七大
D.八七会议
答案:D

7.毛泽东批判城市中心论,提出以农村为中心思想的代表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答案:C

8.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是()
A.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B.实事求是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团结——批评——团结
答案:D

9.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限制
C.改造
D.“和平赎买”
答案:D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其实质是要()
A.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B.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B

11.()的胜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正式确立。
A.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三反五反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A

12.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自己的路”的著作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C.《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D.《论十大关系》
答案:D

13.1956年4月毛泽东在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B.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C.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答案:B

14.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时间是()
A.1956/1/1Sunday
B.1956/4/1Sunday
C.1956/9/1Saturday
D.1957/2/1Friday
答案:D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第一次被明确科学涵义是在()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答案:B

16.现阶段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17.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答案:C

18.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党内犯“左”的错误的领导人是()
A.割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联系
B.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区别
C.认为只有经过资本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
D.认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
答案:B

19.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2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答案:B

21.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2010年力争比2000年()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答案:A

2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A.实事求是
B.实干兴邦
C.中国道路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答案:D

2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在()
A.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
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D.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答案:B

24.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发展
B.改革
C.革命
D.稳定
答案:B

25.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时间是()
A.1986年
B.1995年
C.2001年
D.2002年
答案:C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以公有制为主导,适当发展其他经济成分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答案:C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
C.以按资本收益分配为主
D.以劳动者贡献为主
答案:A

2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D

2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共产党领导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并存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多党制
答案:C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A

31.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更加和谐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C

32.党的()大首次把生态文明上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高度。
A.十六
B.十四
C.十七
D.十八
答案:D

3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先是从解决什么问题开始的()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港澳问题
答案:C

34.“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的发布方式是()
A.协商
B.口头
C.送涵
D.文件
答案:B

3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年的()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
A.亚洲合作会议
B.联合国发展
C.万隆
D.印度
答案:C

36.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概括起来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其中核心问题是()
A.东西问题
B.南北问题
C.东北问题
D.南南问题
答案:B

37.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个体户
答案:B

38.()是民族团结、各名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A.民族团结
B.共同繁荣
C.知识分子
D.民族平等
答案:D

39.()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A.无产阶级
B.马克思主义
C.党的领导
D.人民大众
答案:C

第一阶段测验

一、单选题
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答案:D

2.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答案:C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人的()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C.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答案:B

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A.人的物质属性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精神属性
D.人的社会属性
答案:D

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概念反映在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案:B

6.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因素是()
A.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高低
答案:A

7.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
A.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C.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科学是各种知识总和
答案:A

8.“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答案:A

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答案:C

10.“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D

11.政体问题说的是()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答案:C

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生物学、道德、宗教
B.逻辑学、哲学、道德
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答案:D

13.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答案:A

14.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这里的生产者是指()
A.绿色植物
B.食草动物
C.食肉动物
D.各种菌类
答案:A

15.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答案:D

1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答案:A

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答案:B

1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答案:C

19.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答案:C

20.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答案:A

2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答案:C

22.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答案:C

2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答案:B

2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类鸟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答案:C

25.世界是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答案:A

2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答案:A

27.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D

28.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答案:D

29.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的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D

30[单选题,4.3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答案:C

第二阶段测验

一、单选题
1.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答案:C

2.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逐渐消失
B.能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答案:C

3.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
A.劳动力价值要还原为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D.劳动力价值决定必须考虑道德的因素
答案:B

4.在商品价值c+v+m中()。
A.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c、v、m都是转移来的旧价值
C.c、v是转移的旧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D.c是转移的旧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答案:D

5.下列选顶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答案:A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答案:B

7.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A.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不断增加资本和人力的投入扩大企业规模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
答案:A

二、多选题
8.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是()。
A.实现充分就业
B.维持价格基本稳定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答案:ABCD

9. 下列属于流动资本的有()。
A.小工具
B.工资
C.奖金
D.汽油
答案:ABCD

10. 下列现象哪些属于固定资本有形磨损()。
A.同类新机器的价格下降
B.机器、设备使用多年而磨损
C.厂房建成后多年未用而被风化
D.氧气切割机由于激光切割机的使用而被淘汰
答案:BC

11. 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有()。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
D.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答案:ABC

12. 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是()。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在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AC

13. 下列各项决定和影响人的价值实现的因素有()
A.个人自身的主观条件
B.个人的命运
C.个人所遇到的机遇
D.社会发展状况
答案:ACD

14.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
A.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实现社会更替的途径
D.阶级斗争是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的手段
答案:AC

15. 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有()
A.原始社会
B.渔猎社会
C.农业社会
D.工业社会
答案:BCD

16.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风俗习惯
D.生产方式
答案:ABD

17. 1958年我们以麻雀吃粮食为由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大量捕杀。实际上麻雀虽然吃粮食但主要吃害虫。所以后来我们把麻雀从“四害”中解放出来。现在我们又把麻雀列为保护动物。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了()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D.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答案:ABCD

18.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利害相生祸福相因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答案:ACD

19.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面是利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面是弊给我国带来了风险提出了挑战。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抓住机遇化解风险。从哲上看这说明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B.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
答案:ABC

20. 下列选顶中正确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的有()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案:ABD

第三阶段测验

一、单选题
1. 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答案:A

2.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
答案:C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其基本的、总的趋势是()
A.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B.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答案:A

4.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其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理想
C.人生态度
D.人生意义
答案:D

5.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惟一标准
B.必要标准
C.最高标准
D.潜在标准
答案:C

6. 群众路线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
B.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
C.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
D.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答案:D

7. “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答案:B

8. 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心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答案:D

9. 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为了解决()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答案:A

10. 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方式和多寡不同
答案:B

1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逐渐不相适合的过程
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始终相适合的过程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再到新的基本不适合的过程
答案:C

12.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它们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答案:A

13. 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反映和代表了进步的社会势力的利益和要求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这说明()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完全同步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答案:D

14.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答案:B

15.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增长的快慢
B.地理环境的优劣
C.社会风气的好坏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答案:D

16.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制造和使用工具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
D.具有思想意识
答案:A

17. 人们在一切实践中所作的无非是两件事即()
A.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B.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D.改造自然认识社会
答案:C

18.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
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答案:C

19.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A.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B.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
C.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主要是改造世界
D.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答案:C

20.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A.机械决定论
B.神学目的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唯物主义决定论
答案:A

21. 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
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
D.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
答案:C

22. 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D

23. 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
A.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
B.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C.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
D.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
答案:B

24.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
A.机械的条件决定论
B.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C.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答案:C

25. 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规定己经过时
C.人脑是可以认识的。思维模拟是可能的
D.人类思维最终会发展到机器思维
答案:C

26.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答案:B

27.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答案:A

28. 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典型命题是()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C.此亦彼矣彼亦此矣
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答案:A

29.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B.世界是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答案:D

30. 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答案:C

31.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A.批判的和革命的
B.唯物的和辩证的
C.科学的和革命的
D.实践的和科学的
答案:B

第四阶段测验

一、单选题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答案:D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绝对过剩
B.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相对过剩
C.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过剩
D.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绝对过剩
答案:C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答案:A

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答案:D

二、多选题
5.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答案:ABD

6.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A.资本周转速度快慢
B.剩余价值率高低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
D.劳动生产率高低
答案:ABCD

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II(+M-M/X)>I(V+M/X)
B.I(V+M)>II
C.I(+V+M)=I+II
D.II(+V+M)=I(V+M)+II(V+M)
答案:CD

8.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是()。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D.生产资本构成中固定资本比重大周转速度就慢
答案:ABD

9.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答案:ABCD

1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个人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
B.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C.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
D.人的发展最理想的境界
答案:ABC

11.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表现有()
A.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B.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
C.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
答案:BCD

12.下列各项属于交往概念含义的有()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交往是人们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答案:ABD

13.“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这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对这一原理的正确理解是()
A.它是对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的概括反映
B.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复性和常规性
C.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整齐划一、按照同一模式进行了
D.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共同性质、一般规律但不包括全部内容和细节
答案:BD

1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是()
A.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
B.地理环境的优劣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地理环境对社会作用的大小受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答案:AD

15.在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主要有()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
D.具体科学可以藐视哲学
答案:BCD

16.客体与客观存在的区别是()
A.一切客体都是客观存在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都是客体
B.部分客观存在的是客体客观存在的不完全是客体
C.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体与人的实践密切联系
D.客观存在的是无限多样的客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
答案:BCD

17.某山乡小镇自世纪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答案:AB

18.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
A.时空的客观性
B.时空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否认了时空的绝对独立性
答案:ABD

19.规律的特点有()
A.客观性
B.无条件性
C.稳定性和重复性
D.普遍性
答案:ACD

第五阶段测验

一、单选题
1.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答案:C

2.认为具体的物的形态如水火气等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A

3.汉代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唯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答案:D

4.认为存在着没有物质的运动是——的观点。
A.庸俗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辨证唯物主义
答案:C

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C.矛盾的内在性与外在性
D.矛盾的实践性与历史性
答案:B

6.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是
A.人的体力与脑力的支出
B.人们解决自然界矛盾的能力
C.人类解决社会同自然界的实际矛盾的能力
D.人类解决人与社会矛盾的能力
答案:C

7.“望梅止渴”是关于
A.感觉的生动的例子
B.知觉的生动的例子
C.表象的生动的例子
D.理性认识的生动的例子
答案:C

8.世界观是人们对于
A.世界的看法的总和
B.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看法,主要是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C.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看法
D.世界与人生的最基本的看法
答案:B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不是
A.世界观
B.理论化与系统化的世界观
C.歪曲的世界观
D.能够消灭的
答案:B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
A.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观点
C.系统观点
D.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答案:A

11.物质的最高属性是它的
A.存在性。
B.运动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答案:A

12.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答案:B

1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答案:C

1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答案:C

1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答案:A

1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答案:A

17.资本的周转速度()。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答案:D

18.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答案:B

1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答案:D

20.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答案:A

21.一切错误思想就其本质而言都是
A.人的头脑里固有的
B.客观存在的反映
C.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没有任何根据的
答案:B

22.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一元论
B.物质
C.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D.意识
答案:B

23.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前提是
A.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性
B.否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C.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D.否定事物的相互区别
答案:A

24.在实践活动的类型中,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处理社会矛盾的实践
B.生产实践
C.科学实践
D.人的主观活动
答案:B

25.人的最深刻最根本的本质是
A.物质生产劳动
B.自觉能动性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答案:C

2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最基本方面在于他们是
A.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历史任务的提出者和组织者
答案:A

27.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和客观尺度是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思想道德水平
D.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D

2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体现了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答案:B

2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
A.迂回曲折
B.前进上升运动
C.周而复始的循环
D.直线式的发展
答案:B

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
A.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B.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人
C.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现实的人
D.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
答案:C

31.哲学是
A.科学之科学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D

3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B

33.下列现象中属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有
A.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先进和落后的相互排斥
C.真理和谬误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
D.顺利变为困难,困难变为顺利
答案:C

34.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反映的内容主要是:
A.社会存在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答案:D

35.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最为根本的标准是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思想道德水平
D.科学技术
答案:A

36.唯物史观认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
A.他的奉献得到社会的承认
B.他为社会作了什么贡献
C.社会对他的合理需要予以满足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关心
答案:B

37.“真理没有阶级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B.旧唯物主义真理观
C.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答案:D

38.人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其哲理是讲
A.空间的三维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D.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答案:B

39.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是依据对————的不同回答来进行的。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答案:A

40.依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上可以划分
A.唯心论和唯物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具体科学和哲学。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案:D

第六阶段测验

一、单选题
1.把世界历史看作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人的历史认为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这种观点属于()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答案:B

2.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全部为人类历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劳动发展史
C.政治制度演变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答案:B

3.教育在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构成生产力的四类要素中它是()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答案:C

4.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答案:D

5.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
B.政党组织
C.司法机构
D.武装力量
答案:A

6.由历史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种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决定的社会形态分别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答案:A

7.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政治
B.道德
C.宗教
D.哲学
答案:D

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答案:B

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答案:D

1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答案:D

11.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也是最高的标准是()
A.社会政治制度的完善
B.社会道德风尚的完善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
答案:C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品性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个人的()
A.天赋能力
B.家庭出身
C.社会关系
D.自由意志
答案:C

13.人类每前进一步就意味着从某一必然状态下获得了解放争得了自由但尚未认识和征服的领域又会产生。这说明由必然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
A.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B.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想
C.一个可望但不可及的理想
D.一个可最终完全实现的理想
答案:A

14.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答案:C

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案:B

1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答案:C

17.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答案:D

18.资本的周转速度()。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答案:D

19.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答案:A

20.“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A

21.哲学基本问题中最为根本的方面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具有特殊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能否一致的问题
答案:A

22.在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结构性
B.实物性
C.客观实在性
D.矛盾性
答案:C

2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的观点
B.唯意志论的观点
C.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答案:C

24.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A.不可知论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答案:C

2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抺煞意识的主观特性
答案:D

26.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C

27.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有害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答案:B

28.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理性和感性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答案:D

29.“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答案:A

3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
答案:D

3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物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反映论和被反映论的对立
答案:C

32.对不可知论予以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
C.社会实践
D.客观规律
答案:C

3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说明()
A.革命的运动是由革命的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革命理论是革命实践的基础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C

34.从认识的全过程看认识的起点是()
A.实践
B.概念
C.经验
D.感觉
答案:A

35.劳动把人与自然区别开来这是因为()
A.劳动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形式
B.劳动过程具有的一般性质
C.劳动过程中劳动主体受自然的制约
D.劳动过程中劳动客体受自然的制约
答案:A

第一章简答练习

一、简答题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答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三条原则(一元论或唯物论的原则、可知论的原则和辨证的原则)和三条界线(与唯心论的界线、与不可知论的界线和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界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涵。
答案: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存;特殊性:矛盾性质的特殊性、矛盾不同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系统中各种矛盾的特殊性、解决矛盾形式的特殊性。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答案:区别:性质不同、特点不同、形式不同、地位作用不同;联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答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了产生、性质、变化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5.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6.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7.阐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的表现。
答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能动性主要表现有:第一,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第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四,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及生理过程和活动。

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案:(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变化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2)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是它们的根本区别。(3)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4)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9.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答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性质、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10.阐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
答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了绝对真理。

第二章简答练习

一、简答题
1.阐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
答案:答: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阐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答案:答: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它为人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

4.简要说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与面貌;它制约着全部社会物质、政治、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5.扼要阐明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案:人的社会价值指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自我价值指人从社会的获得。我们知道,人必须先对社会奉献,然后才能取得,因此,人的社会价值高于自我价值。但是,我们说,没有社会价值,就没有自我价值,没有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就没有意义,因此,它们又是统一的。而且,人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它可以获得一种自豪感,这又是自我价值。

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要判断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仅靠主观与客观任一个方面都是不可能的。客观对象不会自动的同主观相符合,要靠实践去发现客观。而主观不能产生任何认识,必须与客观相接触。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由实践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特点。

7.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所谓反映论,即关于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的理论。是否承认反映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界线。它包括如下内容: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它是认识的对象;主张认识要以客观外界的事物为内容,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映象、模写、摄影;承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8.简述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二、判断题
9.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0.逻辑证明能作为检验真理的一种标准。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1.历史必须通过人来实践,因此人也可以改变历史规律。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2.在世界的本原上,意识比物质更加基本。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劳分配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第五章简答练习

一、判断题
1.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理论,具有时代局限性,其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4.“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的论述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5.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6.矛盾就是相互排斥。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7.量变就是量变,是不包含任何质变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8.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10.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第六章简答练习

一、判断题
1.人可以创造“鬼”、“上帝”、“天国”之类的虚幻的观念,说明人的意识完全可以是主观自生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3.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4.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偏向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质的稳定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5.辨证的否定是扬弃。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6.古希腊哲学家说:“如果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7.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决定性因素。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8.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个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掉,他的生产就无法进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9.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0.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1.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可以直接引起物质世界的变化。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第七章简答练习

一、判断题
1.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大脑经过了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3.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而实践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4.古希腊哲学家说:“如果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5.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而新事物无疑是指新出现的事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6.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7.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8.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9.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第八章简答练习

一、判断题
1.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5.国家只是阶级矛盾的产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6.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7.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8.真理没有主观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9.认识结构与认识程序本质上是一个概念。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10.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第九章简答练习

一、简答题
1.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答案: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答案: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案: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4.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案: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5.简要说明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哲学意义。
答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答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一致、不平衡、社会意识内部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二、判断题
7.逻辑证明能作为检验真理的一种标准。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8.历史必须通过人来实践,因此人也可以改变历史规律。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9.在世界的本原上,意识比物质更加基本。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0.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劳分配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第十章简答练习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答案: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答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特征:解放和发展生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在马克思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答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并能够为人所感知、认识|理论意义:坚持了三条原则划清了三条界线。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涵。
答案: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特殊性:矛盾性质的特殊性、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中的特殊性、矛盾系统中各对矛盾的特殊性、解决矛盾形式的特殊性。

5.实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答案:特点:客观性、能动性、历史性。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辨证关系。
答案:真理的绝对性: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任何真理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任何真理在广度上和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7.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答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了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适应则促进,反之则阻碍。

8.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为内容,以追求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为根本目的和决定性动机的剥削制度|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看,它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从简单再生产过程看,资本家的全部资本也都是工人创造的|从资本的积累角度看,其源泉是剩余价值|从剩余价值的瓜分过程看,工人不仅受直接雇佣他们的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

9.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答案: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但资本主义社会不会自行消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必然遭到资产阶级的阻挠和反抗|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不可能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突破,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但它是个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较量和斗争,也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

10.唯物主义经历了哪几种历史形态,它们各自对世界物质本原的理解是怎样的?
答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具有不可分性,是世界的本原|现代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第十一章简答练习

一、名词解释题
1.遵义会议
答案: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名词解释题,5.7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3.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答案: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会国家机关及主权所有,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与压迫的社会。大部分国家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直接影响。

4.三大法宝
答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5.和平赎买
答案: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平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6.“一化三改造”
答案:“一化三改造”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也可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答案: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8.十大关系
答案: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9.党的基本路线
答案: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11.中国梦
答案: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12.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改革
答案: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4.稳定
答案:指的是在一定量的时间之内不会轻易变化的状态。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稳定是三者的前提,发展经济、推进改革都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15.依法治国
答案: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17.文化
答案: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一切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就是精神文化。

18.资源节约型社会
答案: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19.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20.“一纲四目”
答案:“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原则问题,不容商量。“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二、台湾所有军政费用和经济建设一切费用的不足部分,全部由中央政府拨付;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四、双方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的事情。

21.两个中间地带
答案:”两个中间地带”是毛泽东提出的我国特色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所谓“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

22.三个世界
答案:第一世界:指美国和苏联两个具有最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第三世界:指亚洲(除了日本以外)、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2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答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4.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答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十二章简答练习

 

 

 

 

 

 

 

 

 

 

 

 

 

 

一、简答题
1.你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答案: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为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毛泽东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答案: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话语表达做到了理论的通俗化,以通俗的言语解释深刻道理;在表达方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其中,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4.为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成功之路?
答案:第一,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5.毛泽东为寻找中国革命成功之路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第一,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第三,为进行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6.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基本经验有: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第二,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服教育等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第二,我们党在过渡时期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三,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把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列宁关于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

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深远意义是什么?
答案: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国家正确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第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

8.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是造成一个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9.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答案: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三,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第四,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哪两层含义?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11.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案: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1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第四,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作用更加突出。

13.如何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答案:“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1)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发展是目的,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3)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促进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5.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案: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16.为什么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在于:(1)所有生产要素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劳动个一起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2)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才能发挥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3)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其所有者获得一定的收入,才能提高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17.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答案:有机的统一,党的领导是根本|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基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任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深化各项政治体制改革

18.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构成?
答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即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二是社会的主旋律文化,即体现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文化;三是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新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

19.为什么说当代中国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精神面貌等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

20.一国两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同意,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21.如何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答案: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且迄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虽然台湾问题尚未最终解决,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容分割。

22.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案: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1、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重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2、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3、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4、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2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知道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共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4.如何分析党内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
答案:一、党内腐败现象不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造成的。腐败现象被激活,并在某一时期呈严重性和爆发性的特征,这是社会发展和体制转型必然要经受的阵痛。三、清除腐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第四,由人治到法治,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

25.为什么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答案:对于腐败实施“零容忍”,是我们党一贯追求的目标。就腐败而言,我们常用“老虎”和“苍绳”来比喻大贪和小贪。“老虎”与“苍蝇”,他们所处的职务层级不同、社会影响力不同、舆论关注的力度不同,但他们都触犯了法律,都应该受到相应的惩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体现了我们党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综合作业

一、论述题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目标|革命的对象

2. 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乐居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评析上述观点所包含的合理性,并说明它的现实意义
答案: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是相互联结的,肯定包含有否定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否定|否定包含有肯定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肯定|对传统误会和西方文化,由于其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此只能批判的继承或接受|原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决定力量|现实意义:无产阶级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树立以民为本的发展观

3.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答案: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4.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答案: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原因|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5.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案: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国未来的发展

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
答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答案: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

8.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案:深重灾难|对和平的追求|霸权主义|多极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

9. 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变化的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变化的原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在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

10.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答案: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另外,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

11. 为什么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2. 如何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答案:蒋介石|发动内战|国民党|对抗|外国势力|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

13. 如何理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答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14. 结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案: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代表,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唯物史观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最根本的因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最根本的|社会的发展具有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推动的必然性,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生产力的发展来调整生产关系,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应该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的学说,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全面的、正确的方向,必将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

15. 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为指导,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答案: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第二,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总之,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现代建设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在一段时间内增长速度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从面导致离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只有认真汲取教训,充分估计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坚持正确的政策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解决好我国的人口问题|我们既要看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又要对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

16.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更替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它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过程|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阶级统治的革命过程中,在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进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自己又逐渐演变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迟早要为一种新的更为先进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7. 试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答案: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18. 阐述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案: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艰巨性和长期性: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19. 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答案: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贸区建设|加大内陆沿海开放

20.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原理: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原理来说明|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我们要全面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两个方面,能够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根据矛盾的同一性: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共存,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要正确处理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促进和谐因素的成长和发展,抑制和减少不和谐因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21.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伊壁鸠鲁将这一观点进一步发挥:“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请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分析以上两个观点。。
答案:第一个观点是正确的,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第二个观点是错误的,没有承认相对静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辨证统一的

22. 试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答案: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3.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答案: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同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24.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答案: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提供了基本遵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坚持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5. 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案:适应新的国际环境|新的要求|党的自身状况

2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27. 结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案: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代表,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唯物史观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最根本的因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最根本的|社会的发展具有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推动的必然性,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生产力的发展来调整生产关系,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应该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时,社会的发展又不是纯粹的物质发展,落脚点是文化的发展,精神的提升|而一切发展的落脚点,最后是人民是否满意,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利益、感受是工作的出发点|因此,他的学说,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全面的、正确的方向,必将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28.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答案:坚持一个中国|高度自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一国两制

29.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30. 为什么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答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1. 南北文化的差异 北方的“大气”,不仅是大在历史,大在建筑,大在交通,大在风俗,而且还大在目标、大在架子、大在口气。北方的市民都是“大市民”。派头大,口气大,脾气大。干大事,说大话,讲大道理,聊天就要“侃大山”,喝茶就要喝“大碗茶”。他们对小打小闹不感兴趣,对小模小样看不上眼,向往和欣赏的是“大官”、“大款”和“大腕”。文质彬彬的南方人,却在崇尚和寻求着“精细”。吟诗作画“精细”,说话办事“精细”,经营管理“精细”。正是这种“精细”,使他们经常能够获得比北方人更显著的利益。因为在“精”和“细”中,包含着很多创造财富和追求卓越的秘密。因为“精”,所以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为什么北方的文明(即黄河流域的文化)与南方(即长江流域的文化)的文明有这样的差异?考古挖掘表明,黄河流域的文化以龙山文化为代表。中原龙山文化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物质的交换。在原始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发展出统一的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从而有利于超出部落组织的更大的政治实体的出现。黄河中下游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地带,它的北边是比较难以逾越的蒙古戈壁,西北是万里黄沙,形成交通障壁,西南是世界上最大最险峻的青藏高原,东边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它的浩瀚无际跟地中海的情形不一样,对古人来说也是难以征服的。地理环境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黄河文化形成了一种隔绝机制,造成了一种内向的求稳的文化类型。众所周知,黄河文化首当其冲游牧民族的冲击。游牧民族肯定渴望中原地区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生存条件。即使不渴望土壤,也需要中原地区的农产品,那么,他们肯定也不是总愿意和能够直接进行交换。他们或者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渴望一块土地,或者经常抢劫中原文明的生活资料。早在黄帝时代,就有北逐荤粥的记载,以后这类史实,可以说是史不绝书。中原龙山文化普遍发现的城堡,可能就是处于防御的需要。在仰韶文化中,经过了全面发掘的姜寨村落,整体呈椭圆形,东西长210米,南北宽约160米,面积33600平米。中心部落为5000平方米的广场。两侧边缘有南北对应的两个牲畜夜宿场。广场周围是门皆面向中心的房屋群,它的外环以既可以排水又可以作为防御工事的围沟。沟东自东北到西南分置三片墓地,在沟西位于临河东岸是烧陶器的窑场。平原与高原的对峙,在欧洲是不存在的。处于迁徙无定的高原游牧民族,始终把平原大河流域作为他们的一个争夺目标,经常象洪水一样从高原上横冲下来。整个中国古代史,几乎就是一部游牧人同农耕人争夺生存空间的历史。 请结合材料回答: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32.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集中力量解放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确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34. 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5. 请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一般特点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并请用该原理分析说明: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为什么必须既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的中心,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了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平衡、不一致、历史继承性、内部相互作用、反作用|物质文明是基础,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的不一致不平衡等,又会对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反作用,或者会促进或者会阻碍|现实生活中精神文明发展存在的众多问题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限制作用。

36. 试述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关系及辨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并用该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我们对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既不能简单的否定也不能简单的肯定?
答案: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是相互联结的,肯定包含有否定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否定|否定包含有肯定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肯定|对传统误会和西方文化,由于其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此只能批判的继承或接受

37.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

38.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答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

39. 请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一般特点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并请用该原理分析说明: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为什么必须既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的中心,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了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平衡、不一致、历史继承性、内部相互作用、反作用|物质文明是基础,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的不一致不平衡等,又会对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反作用,或者会促进或者会阻碍|现实生活中精神文明发展存在的众多问题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限制作用

40.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请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结合材料,对为什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分析。
答案:由于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十分注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要根据我国自然资源和人口的实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法与观念上实现变革|倡导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41.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答案: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道路与指导方针|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

42. 依法治国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建设的目标和有力保障

43. 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建设生态文明

44. 阐述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案:原因: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艰巨性和长期性: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45. 试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答案: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依赖于实践

46.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剩余价值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

47. 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为指导,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答案: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第二,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总之,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现代建设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在一段时间内增长速度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从面导致离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48.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49.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变革|第一位|科学化、现代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

50.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剩余价值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

5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5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请运用矛盾学说,论述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答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负面效应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成就|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可使负面向正面转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负面效应的出现是改革中的新问题,它的解决可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53. 如何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答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

54. 怎么理解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化三改|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主体|两翼相辅相成

55. 我们应该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打击恐怖活动|维护世界多样性|和谐世界

56.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答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一致、不平衡、社会意识内部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57.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综合教材的内容谈谈你对于意识的本质的看法
答案:首先,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依赖于它们的物质器官,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所进行的精神活动|其次,意识就其内容而言,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但是,人的大脑不是一块白板,并非只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做机械的应答,而是用主观的反映形式对外界信息进行能动的加工改造,实现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一,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来看,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其二,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对于同一对象或者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这表现了意识的主观性|其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摹写

58. 试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并结合实际说明现时代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答案: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地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认识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第四,深化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

59. 试述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答案: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并科学论证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马克思指出,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抠纽”|这是因为: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60.试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答案: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依赖于实践|所以,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更多内容关注:河南招生考试网

高起专、专升本:郑大、河大、河南财经、河师大、河南科技大学等.河南众多知名高校..(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会计、法律、金融、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

【报名方式】

(1)加张老师微信13140109176 -发电子版报名资料-报名费学费转账-书快递发给学员

(2)现场报名→身份证原件→刷卡现金→现场领书(需提前一天预约)

(3)联系电话:13140109176 (张老师) 微信:13140109176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河南招生考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zikao.com/4128.html
广告位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张老师

从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近十年。曾参与相关科目教材编写与审定。主讲《大学语文》、《公共关系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门科目,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造诣颇深,对考试方向把握游刃有余,极具大家风范!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4010917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407330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