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成教档案服务:档案托管、死党激活、档案查询、档案托管
首页 成教网课 《统计学》课程作业网络课程原题及答案

《统计学》课程作业网络课程原题及答案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统计学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课程作业

《统计学》课程作业网络课程原题及答案 图1

一、单选题

1、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答案:B

2、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答案:C

3、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A.r=0
B.|r|=1
C.|r|=2
D.|r|=-1
答案:B

4、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答案:B

5、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重要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答案:A

6、复合分组是
A.用同一标志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量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B.对某一总体选择一个复杂的标志进行分组
C.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D.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并列起来进行分组
答案:C

7、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本身,这一标准称为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准确性
答案:A

8、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A.相关表
B.相关图
C.相关系数
D.定性分析
答案:C

9、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x与y之间存在着
A.直线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曲线相关关系
答案:C

10、估计标准误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因此
A.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大
B.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
C.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
D.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实用价值小
答案:B

1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答案:A

1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A.平均数离差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答案:C

13、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复相关
答案:B

1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A.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大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且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答案:C

15、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为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答案:B

16、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相比
A.都具有平均意义
B.都可用复名数表示
C.都是两上有联系的总体对比
D.都具有正逆指标
答案:A

17、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答案:B

18、当有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安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
答案:B

19、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答案:A

20、广义的指数是指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价变动的相对数
C.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答案:C

21、平均增长速度是
A.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
D.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答案:C

22、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C.组数的多少不同
D.组距的大小不同答案
答案:B

23、次数分配数列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答案:D

24、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重叠
B.相近
C.不等
D.间断
答案:A

25、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答案:B

26、填报单位是
A.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D.重点单位
答案:B

27、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确定调查单位
D.确定调查时限
答案:A

28、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
A.分组的任务和作用不同
B.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组数的多少不同
答案:C

29、变量数列是
A.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B.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D.按组距式分组的数列
答案:B

30、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等距抽样
D.类型抽样
答案:B

31、现象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愈高,则相关系数愈接近于
A.0
B.0.3____0.5
C.0.8____0.9
D.±1
答案:D

3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0≤r≤1
B.–1
C.-1≤r≤1
D.–1≤r≤0
答案:C

33、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
A.估计标准误
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相关系数
D.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答案:C

34、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
B.关系是对等的
C.都是给定的量
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答案:D

35、总指数的两种计算方式是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D.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答案:B

36、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答案:D

37、平均发展速度是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
答案:C

38、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年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A

39、统计认识过程是
A.从质到量
B.从量到质
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从总体到个体
答案:C

40、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答案:D

41、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
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
答案:A

42、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班50名学生
B.该班每一名学生
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答案:B

43、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
A.综合性
B.同质性
C.大量性
D.变异性
答案:B

43、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
A.总体性
B.数量性
C.具体性
D.社会性
答案:B

44、间断时点数列
A.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B.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C.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D.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
答案:B

45、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答案:B

46、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
A.表示总体特征
B.表示个体特征
C.作为标志使用
D.作为指标使用
答案:C

47、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
A.标志
B.指标
C.变异
D.变量
答案:A

48、一个统计总体______。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答案:D

49、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
A.从总体到单位
B.从单位到总体
C.从定量到定性
D.以上都对
答案:B

50、变量是可变的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标志和指标
D.质量指标
答案:C

51、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变量
D.质量指标
答案:B

53、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
A.一定是统计指标
B.一定是数量标志
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
答案:C

53、年龄是
A.变量值
B.离散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
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
答案:D

54、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答案:B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性别
B.年龄
C.职务
D.民族
答案:ACD

2、从表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A.总标题
B.主词
C.主词
D.横行标题
答案:ACD

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A.结构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答案:BC

4、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ABCD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A.定基发展速度-1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答案:AD

6、某企业为了分析本厂生产的两种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已计算出产量指数为118.6%,这一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个体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答案:ABD

7、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B.是平均数还是成数
C.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
D.总体标志变异程度大小
答案:CD

8、下列正确的说法有
A.类型抽样只存在组内抽样误差,不存在组间抽样误差。
B.类型抽样只存在组间抽样误差,不存在组内抽样误差。
C.类型抽样只存在组间抽样误差,不存在组内抽样误差。
D.整群抽样只存在群内抽样误差,不存在群间抽样误差。
答案:AC

9、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中
A.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
B.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概念
C.可变的数量标志是变量
D.指标和标志都是变量
答案:ACD

10、对某市工业企业状况进行调查,得到下面资料,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A.该市工业企业实际产值为110亿元
B.某企业为亏损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80万人
D.某企业资金利润率为30%
答案:BD

11、从表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
D.横行标题
答案:ACD

12、横行标题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必然因素
D.不规则变动
答案:BD

13、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工业总产值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产品总成本指数
答案:ACD

14、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
答案:BC

15、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答案:BD

16、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则这两个变量是
A.负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不相关
D.完全相关关系
答案:AD

17、抽样调查的特点有
A.抽选调查单位时必须遵循随机原则
B.抽选出的单位有典型意义
C.抽选出的是重点单位
D.使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和估计总体的指标数值
答案:AD

18、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80%
B.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101.05%
C.没完成单位成本计划
D.完成了单位成本计划
答案:BC

19、完成了单位成本计划
A.极差
B.异众比率
C.四分位差
D.标准差
答案:BC

20、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增加人口数
B.在校学生数
C.利润额
D.利润额
答案:BD

21、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
D.说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答案:AC

22、统计整理的方法是
A.统计分组
B.划分经济类型
C.检验统计资料库
D.统计汇总
答案:AD

23、两个变量x与y之间完全线性相关,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相关系数rr=1
B.相关系数rr=0
C.估计标准误差Sy=0
D.估计标准误差Sy=1
答案:AC

24、历年牲畜存栏数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答案:AB

25、统计分组是
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B.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量分类
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
D.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
答案:ABCD

26、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可分为
A.简单表
B.一览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答案:ACD

27、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校毕业生人数
C.某农场拖拉机台数
D.某企业某月产品产量
答案:AC

28、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及格率
C.每个职工的平均工资
D.每人的平均年龄
答案:ABC

29、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指标的有
A.人口密度
B.某市医院病床数与该市人口数之比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我国男性人口数与全国人口总数之比
答案:ABC

30、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A.历年旅客增长量
B.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
C.历年商品销售量
D.历年牲畜存栏数
答案:BD

31、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工人按出勤率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答案:ACD

32、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A.机床台数
B.汽车产量
C.耕地面积
D.粮食产量
答案:AB

33、下列哪些是连续变量
A.住房面积
B.商店的商品销售额
C.高校的大学生人数
D.人口的出生率
答案:ABD

34、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工业增加值
B.劳动生产率
C.单位产品成本
D.人口总数
答案:BC

35、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有
A.未使用的房屋建筑物
B.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C.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答案:BCD

3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有
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答案:AD

37、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
B.固定资产按用途分组
C.工人按工资分组
D.学生按性别分组E.企业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答案:ABD

38、下列数列属于
A.品质分配数列
B.变量分配数列
C.组距式变量分配数列
D.等距变量分配数列
答案:BCD

39、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答案:BCD

40、下面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企业按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工人按产量分组
D.职工按工龄分组
答案:ACD

41、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国有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B.某工业企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中间投入与总产出的比重
答案:ACD

42、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
A.车间办公费
B.季节性停工损失
C.车间设计制图费
D.在产品的盘亏损失
答案:ABCD

43、下列项目中,属于制造费用的有
A.生产车间的保险费
B.生产车间的保险费
C.在产品盘亏和毁损
D.低值易耗摊销
答案:ACD

44、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答案:ACD

三、简答练习

1、 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计算结论相同和条件是什么?
答案:当数量指示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基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当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报告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情况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

2、 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
答案:(1)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具有连续性,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具连续性。(2)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能累计相加,时期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指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3、 什么叫统计分组?
答案: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4、 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案: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5、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案:单项式分组适用于离散型变量的变量值变动幅度比较小的现象;而组距式分组适用离散型变量的变量值变动幅度很大,项数又多的情况。另外,连续型变量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6、 什么是同度量因素
答案: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娄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

7、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哪几个因素的影响?
答案: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各组平均数和次数结构(权数)两因素的影响

8、若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各组平均数没变,则总平均数的变动情况可能会怎样?
答案:若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各组平均数没变,则总平均数的变动受次数结构(权数)变动的影响,可能不变、上升、下降。如果各组次数结构不变,则总平均数不变;如果组平均数高的组次数比例上升,组平均数低的组次数比例下降,则总平均数上升;如果组平均数低的组次数比例上升,组平均数高的组次数比例下降,则总平均数下降。

四、判断题

1、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总是固定不变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 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3、 所选择单位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例,这些单位就是重点单位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4、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都是总指数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5、在简单随机抽样时,当总体单位数较多时,若抽样比例为64%,则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比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大约减少40%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6、对于同一变量分布,其标准差永远小于平均差。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7、在抽样调查中,系统性误差是由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应当尽量克服。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8、以1949年a0为最初水平,1997年an为最末水平,计算钢铁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应当开48次方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9、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0、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1、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接转化为统计指标。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12、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3、各个变量值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等于最小值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14、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5、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6、众数能直观地说明客观现象分配中的集中趋势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17、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下降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18、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19、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年相等。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0、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则标准差大的其平均数代表性就小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21、当数据分布右偏时,则有:均值<中位数<众数;反之,当数据分布左偏时,则有:众数<中位数<均值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2、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3、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4、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有三个:无偏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5、抽样推断的目的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取得样本的各项指标。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6、若将某地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7、随机抽样调查时产生的偶然的代表性误差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因此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调查方式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8、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29、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3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则降低了抽样估计的精确程度。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31、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32、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33、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34、在简单现象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中,相对量分析一定要用同度量因素,绝对量分析可以不用同度量因素。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35、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36、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37、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38、抽样成数的特点是:样本成数越大,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39、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40、在计算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41、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四、名称解释

1、总体单位
答案: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或基本单位。是各项统计数字最原始的承担者

2、标志
答案:总体各单位所共用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3、变量
答案:可变的数量标志,包括各种统计指标

4、连续变量
答案:测量或计算,整数或小数,近似结果,如粮食产量、身高、体重

5、离散变量
答案:逐个计数,整数,如汽车产量、机器台数、职工人数、企业数

6、统计指标
答案: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7、数量指标
答案:绝对数,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如人口总数、企业总数、耕地面积、工业总产值、商品流转数

8、质量指标
答案:相对数和平均数,现象总体内部的数量关系,如一级品率、劳动生产率、粮食平均亩产量、单位成本指标

9、总量指标
答案:一定时空下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绝对水平的统计综合指标

10、相对指标
答案: 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反映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11、平均指标
答案:同类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空下所达到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总体在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说明变量数列中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12、标志变异指标
答案:反映总体分布、变量值的离中趋势,变量分布离散趋势

13、调查时间
答案: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

14、调查期限
答案: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15、调查对象
答案: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16、调查单位
答案: 构成该总体的个体(全部或部分),在调查过程中应该登记其标志的具体单位

17、报告单位
答案:按规定日期提交统计资料的企事业单位,报告单位有时与调查单位一致

18、询问调查法
答案:个别深访、留置问卷、座谈会、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电脑辅助】【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标志值较大的单位

五、填空题

1、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 )和( )
答案:基层报表、综合报表

2、统计整理实现了个别单位的( )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 ) 过渡
答案:标志值、指标值

3、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
答案:品质分组、变量分组

4、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
答案: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5、统计分布主要包括( )和( )两个要素
答案:统计分组、各组单位数

6、统计表中宾词配置可有()和( )两种
答案:平行配置、层叠配置

7、统计表中宾词配置可有()和()两种
答案:平行配置、层叠配置

8、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和( )两类。
答案:个体指数、 总指数

9、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 )和( )。
答案: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10、统计指标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和()两大类
答案:基本统计指标体系|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11、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可以派生出( )指标和()指标两种。
答案:相对|平均

1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和()。
答案: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13、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按反映经济现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答案:时期数列|时点数列

14、总体参数估计有()和()两种方法
答案:点估计|区间估计

1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是,具备了估计值还须有()和()这两个要素。
答案: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6、抽样极限误差等于()与()的乘积。
答案:抽样平均误差|概率度

17、抽样估计就是利用实际调查计算的()来估计相应的()数值。
答案:样本指标值|总体指标

18、抽样误差范围决定估计的(),而概率保证程度决定估计的()。
答案:准确性|可靠性

19、抽样方案的检查主要有()和()两方面
答案:准确性检查|代表性检查

20、抽样推断的主要内容有()和()两个方面
答案: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21、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和()。
答案: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

22、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影响因素多少不同可分为()和()。
答案:单相关|复相关

23、相关系数г=+1时称为()相关,г为负值时则称(负相关)。
答案:完全正|负相关

24、相关分析研究的是()关系,它所使用的分析指标()。
答案:相关|相关系数

25、相对指标的数值有()和()两种表现形式
答案:有名数|无名数

26、从相关方向上看,产品销售额与销售成本之间属于()相关关系,而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属于()相关关系。
答案:正|负

27、调查资料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有()和()。
答案: 逻辑性检查|计算检查

28、重复抽样的样本单位数扩大为原来的4倍,抽样平均误差将缩小(),如抽样平均误差允许增加一倍,则样本单位数只需抽原来的()。
答案:一半|四分之一

29、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方法。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方法。
答案: 简单算术平均|首末折半

30、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和()。
答案:品质分配数列|变量分配数列

31、回归直线参数a.b是用()计算的,其中b也称为()
答案:最小平方法|回归系数

32、调查资料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有()和()。
答案:逻辑性检查|计算检查

33、重复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与()成反比例关系,又与()成正比例关系。
答案:样本单位数|标准差

六、论述题

1、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答案: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

2、平均数指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答案:特定的权数

3、试述“统计”一词有哪些含义?
答案: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4、简述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答案:自变量对因变量

5、一般情况下,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应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
答案:报告期|基期

6、简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作用。
答案:测定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7、简述变量分组的目的和种类
答案: 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

8、简述测定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答案:不规则变动

9、简述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有哪些?
答案:众数|中位数|分位数

10、简述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

11、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案:易计算|场合较少|易理解

12、为什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答案:某一标志来分门别类

13、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案: 变量值变动幅度

14、简述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
答案:先综合|后对比

15、简述什么是抽样分布?
答案:统计量

16、简述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
答案:个体指数|总指数

17、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案: 集中趋势的测度|离散程度测度|偏态与峰度测度

18、简述测定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目的和方法有哪些?
答案:测定|分析

19、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答案: 含义不同|计算方法不同

20、变量值变动幅度
答案:实际存在

七、填空题

21、某地本年与上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了7%,则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了()%
答案:2.8

22、某地国民生产总值1988年比1980年增长了1倍,若计划到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980年的5倍,则1988年以后的17年间与1988年相比总增长速度应为()%,年平均增长速度应为()%。
答案:150|5.54

23、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和()
答案: 大量性|复杂性

24、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和()两种
答案:平行设置|层叠设置

25、统计调查中,两种不同的调查时态是()和()
答案:调查时间|调查时限

26、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首先要通过两项能力测试。在A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100分,标准差是15分;在B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400分,标准差是50分。一位应试者在A项测试中的了115分,在B向测试中得了425分。与平均分数比,这位应试者项成绩更为理想。
答案:A

27、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分布的()趋势,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分布的()趋势
答案:集中|离散

28、统计模型中除了用数学方程表示现象的基本关系式外,还应具有()与()两项要素。
答案:社会经济变量|模型参数

2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和()所决定的
答案:大量性|复杂性

30、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和()
答案: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31、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答案:机械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32、六个工人的日产量分别为:32、20、23、29、26、30,这六个工人日产量的中位数是()
答案:27.5

33、统计指标是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表现,而且具有()和()的特点。
答案:可量性|综合性

34、有10个人的年龄资料:10,20,15,20,25,30,15,20,30,25岁。由该资料确定的中位数为(),众数为(),极差为()
答案:20|20|20

3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和()。
答案:基层报表|综合报表

36、相关系数r是说明两变量之间的方向和紧密程度的统计指标,其取值范围是()
答案:线性相关关系,-1≤r≤1

37、某县1995—2000年期间粮食产量(万吨)配合的直线趋势方程y=800+5.5t,式中时间变量t=-5、-3、-1、1、3、5,根据上面的直线趋势方程,预测2001年的粮食产量应为()万吨。
答案:838.5

38、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和()
答案:综合指标|平均指标

39、将所研究对象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部分,并给每一类别定名,所形成的度量尺度是()。
答案:定类尺度

40、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统计过程与统计结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与()的关系。
答案:统计理论|统计实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河南招生考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zikao.com/2692.html
广告位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张老师

从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近十年。曾参与相关科目教材编写与审定。主讲《大学语文》、《公共关系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门科目,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造诣颇深,对考试方向把握游刃有余,极具大家风范!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4010917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407330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