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阶段测试
1、 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答案:D
2、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答案:B
3、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答案:B
4、 第一次对“三个有利于”标准作出完整的理论表述,是在()
A.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党的十四大
C.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
D.党的十五大
答案:D
5、 1978年我国开展真理问题大讨论,提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马列主义
B.“两个凡是”
C.“三个有利于”
D.实践
答案:D
二、多选题
6、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是在()
A.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
B.1978年中央工会会议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82年党的十二大
答案:ACD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不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口号
D.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ACD
8、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不在于()
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ACD
9、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中国的实际的是()
A.人口多,劳动节者素质不高
B.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C.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D.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ABC
10、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没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纲领
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答案:BCD
11、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指()
A.各国同步地实现共同富裕
B.先是共同贫穷,经过努力进入共同富裕
C.先通过两极分化来刺激经济发展,最后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D.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辛勤 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答案:D
12、在我国()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A.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B.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走共同富裕之路
D.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D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案:C
1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答案:A
15、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做到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实现(( )的转变
A.经济从低速增长向高速增长
B.社会生产方式从内涵型向外延型
C.从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
D.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
答案:D
16、邓小平理论是()
A.当今世界划时代的政治理论体系
B.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C.当今世界划时代的政治理论体系
D.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答案:D
二、多选题
17、邓小平理论是()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答案:ABCD
18、中国共产党强调高举邓小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 )
A.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邓小平理论高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
答案:ACD
19、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体系时期提出的主要理论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案:ABC
20、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
A.不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B.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C.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D.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
答案:ABCD
一、多选题
21、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是()
A.经济建设是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是核心
C.改革开放是动力
D.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
答案:ACD
2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B.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答案:ABCD
2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基础
D.稳定是前提
答案:ABD
2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实行公有制为和按劳分配制度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答案:AB
25、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是()
A.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C.突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
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ABCD
26、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观点有()
A.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B.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ABC
27、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总体说是( )
A.一脉相承的统一的思想体系
B.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案:ABD
28、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
A.不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B.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C.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D.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
答案:ABCD
29、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是()
A.经济建设是中心心
B.四项基本原则是核心
C.改革开放是动力
D.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
答案:ACD
30、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B.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答案:ABCD
一、单选题
31、 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外交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指导方针的内容包括()
A.冷静观察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沉着应付
C.韬光养晦
D.有所作为
答案:D
32、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实现四化”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C
3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答案:A
二、多选题
3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基础
D.稳定是前提
答案:ABD
3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实行公有制为和按劳分配制度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答案:AB
36、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是()
A.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质
B.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C.突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
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ABCD
37、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观点有()
A.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B.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部质变
答案:ABC
38、正确认识和进行对外开放所应坚持的基本态度和原则是()
A.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B.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C.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D.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答案:ABD
3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认识依据是()
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开放是外国对中国的普遍要求
D.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答案:ABD
4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中国各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ACD
一、单选题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想结合
C.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参考答案:D
4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革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参考答案:B
4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政策
D.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规律
参考答案:A
44、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参考答案:A
4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
A.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理论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民主社会主义学说说
D.和平与发展
参考答案:B
4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A.第一次飞跃性成果
B.第二次飞跃性成果
C.最新理论成果
D.主要理论成果
参考答案:B
47、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确立时期是()
A.从中共十二大到十三大
B.从中共十三大到十四大
C.从中共十四大到十五大
D.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
参考答案:B
48、邓小平理论开创了()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B.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道路
C.实现科学发展的道路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参考答案:D
49、邓小平著作中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参考答案:C
50、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
C.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
D.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B
一、单选题
51、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生产力标准
C.“三个有利于”标准
D.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标准
答案:C
52、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标准表述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答案:A
53、邓小平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是()
A.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
B.首先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C.创立了新的思想路线
D.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答案:D
54、解放思想的对象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
B.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
C.“两个凡是”论
D.姓“资”姓“社”的争论
答案:B
55、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是()
A.社会主义从空想学说变为科学理论
B.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从一国变为多国
D.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答案:B
5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实现四化”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C
5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答案:A
5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想结合
C.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答案:D
59、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革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答案:B
6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政策
D.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A
一、单选题
61、 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答案:A
62、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当家作主
C.多数人的统治
D.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B
63、 按劳分配是按()
A.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
B.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劳动能力领取个人消费品
D.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答案:B
64、 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C.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D.社会主义的基本目的
答案:A
65、 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
C.人均国民收入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答案:B
66、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答案:B
67、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原则
答案:A
68、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是()
A.加快发展的战略地位
B.适度发展的基础地位
C.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D.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地位
答案:C
69、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
A.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轨道上来
B.引进技术,吸引人才的轨道上来
C.科学研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轨道上来
D.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答案:D
7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答案:B
一、单选题
71、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点是()
A.开展反腐败斗争
B.开展思想路线教育
C.开展整党工作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答案:A
72、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A.基本目标
B.基本原则
C.基本任务
D.基本要求
答案:B
73、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答案:A
7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案:C
75、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
C.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A
76、 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A.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B.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C.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政企职责分开
答案:D
77、 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答案:C
78、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
A.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B.使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
C.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D.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开采并满足经济建设需要的发展
答案:C
79、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
A.相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
B.相对于新民主义革命而言的
C.相对于社会主义改造而言的
D.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的
答案:B
80、 邓小平理论提出,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
A.加快发展的首要地位
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国民经济的先导地位
D.重点建设的关键地位
答案:B
一、单选题
8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A.经济领域的开放
B.全部领域的开放
C.经济文化社会宽领域的开放
D.经济科技文化重点领域的开放
答案:C
82、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
A.必要条件
B.首要条件
C.基本条件
D.决定性条件
答案:A
83、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学技术
B.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
C.吸收和借鉴国外文明成果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答案:C
84、邓小平理论认为,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
A.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部质变
B.改革是一个阶级改变一个阶级的地位的政治斗争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就是改良主义
答案:C
85、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答案:C
86、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民营经济
D.三资经济
答案:A
8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A.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我国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D.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答案:A
88、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力量均势原则
C.国家利益原则
D.不结盟原则
答案:A
8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诚实守信
B.为人民服务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答案:B
90、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的观点是坚持()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A
9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劳动还存在差别且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D.社会成员中存在着不同阶层
答案:B
9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社会、经济全球化
答案:A
93、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
B.党委制
C.民主集中制
D.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答案:C
9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本质是()
A.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B.全民民主
C.阶级斗争
D.对无产阶级实行民主,对其他阶级实行专政
答案:A
9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生产资料为社会占有
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C.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答案:D
96、解决国内和国际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
A.高举马列主义的旗帜
B.靠自己的发展
C.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答案:B
二、多选题
97、 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总体说是( )
A.一脉相承的统一的思想体系
B.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案:ABD
98、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即()。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答案:ABC
99、 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
A.政治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必要的行政手段
答案:BCD
100、 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国防、宣战和媾和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还享有()
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独立的司法权
D.终审权
答案:ABCD
简答练习
一、简答题
1、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答案:1.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人民性,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 2.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统一和人民主权的最高地位,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3.有利于人民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案:1.它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概括,提示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 最本质的联系. 2.它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既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我们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性质, 3.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名词解释题
4、社会保障
答案:是指依据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它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三、填空题
7、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答案:战争与革命
8、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答案:和平与发展
9、邓小平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和理论是建立在:——
答案:对时代主题转换的正确判断
10、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了——
答案:苏联模式
一、简答题
1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案:1.它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概括,提示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 最本质的联系. 2.它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既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我们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性质, 3.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2、 为什么说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答案:(1)公有制实现形式不影响公有制性质。 (2)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千差万别,公有制实现形式也必然应该多种多样。 (3)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才能真正坚持和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从而为公有制主体地位奠定强大而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名词解释题
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就是由人民选举产生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 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三、填空题
17、我们党从—–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
18、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年代形成的—种社会主义模式,带有明显的:—–
答案:备战型或准战时型的特点。
19、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
答案:1987年党的十三大
20、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在—–
答案:1982年的十二大
一、简答题
2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
答案: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具体国情出发,采取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 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全方位对外开放 3.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等多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22、简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答案: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经济、政治、文化是这个有机整体的三个组成部分.经济是政治、文化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和根本保证;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必然产物和精神动力. 3.,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名词解释题
23、毛泽东思想
答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4、苏联模式
答案:是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形成的带有备战型或准战时型特点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在一定时期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25、邓小平理论
答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26、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答案: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主要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三、填空题
27、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与入党章是—-
答案:1997年党的十五大
2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
答案: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答案:发展生产力
3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
答案:
一、简答题
31、 简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特征.
答案:1.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3.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具有鲜明时代性;
32、 马克思主义
答案:1.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最完整的理论形态 2.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3.它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 4.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名词解释题
33、按劳分配
答案: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4、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答案:是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前提下,企业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35、两次历史性飞跃
答案: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36、科学发展观
答案: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填空题
37、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与入党章是—-
答案:1997年党的十五大
38、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后来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具体时间是——-
答案:1945年党的七大
39、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答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40、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答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一、简答题
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答案: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局共产党领导下,
42、 物质文明搞好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
答案:1.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但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3.并且一经产生就对物质文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二、名词解释题
43、 以人为本
答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44、 社会主义和谐社
答案: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6、 解放思想
答案: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填空题
4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
答案: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4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答案:发展生产力
49、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答案:物质生产力
5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
答案: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简答题
51、社会主义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答案:1.社会主义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2.民主作为上层建筑,从为经济基础服务,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的意义来说,是一种手段 3.从它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来说,它是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是公有制企业越多越好。
5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是公有制企业越多越好。
答案: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并不是公有制企业越多越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二、名词解释题
53、社会主义本质
答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5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案: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填空题
57、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答案:发展生产力
58、放国内和国际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答案:靠自己的发展
5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答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6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答案:发展经济
一、简答题
61、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不需要丰富和发展
答案:1.邓小平理论虽然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2.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3.它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62、为什么说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答案:1.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组织,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 2.果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缺乏生机.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如果不转换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的经营机制, 3.其行为规则必然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冲突,从而市场机制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名词解释题
6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4、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答案: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66、 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案: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6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答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三、填空题
6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答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6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答案:我国的社会主义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 初级阶段。
60、 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答案: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简答题
71、 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它反映在政治上的,必然要求劳动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根本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形成真正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
72、 为什么说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
答案:1)中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西方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根本原因, 是资产阶级为了缓和内部根源于私有制的矛盾和冲突。 (2)中国也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历史前提。我国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产物
二、名词解释题
73、 创新型国家
答案: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74、 资源节约型社会
答案: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75、 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76、 社会主义法制
答案: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所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 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三、填空题
77、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答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7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答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9、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答案:改革
8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答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简答题
81、 试述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答案: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缩短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差距,才能在世界 上保持应有的地位,才能使社会主义中国利于不败之地.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82、 试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阐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答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但它不是独立的实体性要素,而是智能性要素。 根据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以及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名词解释题
8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 确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由民主选举产生
8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允许多个革命的、进步的党派存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执政党, 其他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接受共产党领导,并与之进行合作
85、 科学发展观
答案: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6、 解放思想
答案: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填空题
87、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答案:基本纲领
88、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
答案: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89、 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是:——-
答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90、 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
答案: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一、简答题
91、 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它反映在政治上的,必然要求劳动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根本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形成真正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
92、 为什么说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答案:1.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组织,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 2.果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缺乏生机.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如果不转换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的经营机制, 3.其行为规则必然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冲突,从而市场机制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名词解释题
9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允许多个革命的、进步的党派存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执政党, 其他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接受共产党领导,并与之进行合作
95、 创新型国家
答案: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96、 资源节约型社会
答案: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9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案: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填空题
98、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答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9、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答案:人民利益
100、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答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综合作业
一、论述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分)
1、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不需要丰富和发展
答案:邓小平理论虽然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它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2、 为什么说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答案: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组织,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果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缺乏生机.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如果不转换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的经营机制|其行为规则必然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冲突,从而市场机制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3、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答案: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具体国情出发,采取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 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全方位对外开放 3.|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等多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4、 试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阐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答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但它不是独立的实体性要素,而是智能性要素| 根据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以及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答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局共产党领导下,
6、 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的,必然要求劳动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根本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形成真正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答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局共产党领导下,
8、 马克思主义
答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最完整的理论形态|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它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9、 试述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答案: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缩短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差距,才能在世界 上保持应有的地位,才能使社会主义中国利于不败之地.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10、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不需要丰富和发展
答案:邓小平理论虽然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它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11、 社会主义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答案:社会主义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民主作为上层建筑,从为经济基础服务,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的意义来说,是一种手段|从它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来说,它是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是公有制企业越多越好。
12、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答案: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具体国情出发,采取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 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全方位对外开放 3.|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等多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13、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性
答案: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具体国情出发,采取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 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全方位对外开放 3.|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等多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14、 为什么说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答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但它不是独立的实体性要素,而是智能性要素|根据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以及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15、 简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特征.
答案: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具有鲜明时代性;
16、 简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答案: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政治、文化是这个有机整体的三个组成部分.经济是政治、文化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和根本保证;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必然产物和精神动力.|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7、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组织,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果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缺乏生机.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如果不转换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的经营机制|其行为规则必然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冲突,从而市场机制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18、 物质文明搞好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
答案: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但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且一经产生就对物质文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19、 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的,必然要求劳动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根本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形成真正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
20、 为什么说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答案: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组织,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果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缺乏生机.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如果不转换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的经营机制,|其行为规则必然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冲突,从而市场机制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填空题
2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答案:物质生产力
22、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后来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具体时间是——-
答案:1997党的十五大
23、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答案:发展生产力
2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
答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5、我们党从—–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答案:发展生产力
27、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答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8、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在—–
答案:1982年|十二大
29、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答案:战争|革命
30、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答案:1945|党的七大。
31、放国内和国际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答案:自己发展
3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答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答案:和平|发展
34、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年代形成的—种社会主义模式,带有明显的:—–
答案:备战型|准战时型
3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
答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6、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
答案:1987年|党的十三大
37、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了——
答案:苏联模式
38、邓小平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和理论是建立在:——
答案:时代主题转换正确判断
3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与入党章是—-
答案:1997党的十五大
4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答案:发展经济